2009年4月,从北美开始,猪流感(swine flu)对全球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作为一种首次发现的新病毒,2009H1N1迅速演变为全球大流行并在当年造成全球多达50万人死亡,并自此留在人间变为季节流感病毒的一种,但以下时间表说明了H1N1大流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个多世纪之前。
1889年
在1889年之前,人类中传播的主要流感病毒来自H1家族。但在这一年,一种新的H2流感病毒在俄罗斯出现并扩散到世界各地,造成约100万人死亡。之后,H2取代了人类中的H1。这种替代似乎是流感大流行的常规特征。
1889年之前出生的人曾感染过H1流感,对此有一定的免疫力。这为他们在1918年致命的H1N1流行病中提供了一定的保护。1889年以后出生的人对H1没有任何免疫力。
1918年
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流行病在全球造成至少5000万人死亡。它是由H1N1病毒引起的,该病毒直接从禽流感演变为人流感。
当年夏季出现了轻微的感染浪潮之后,这种流行病蔓延至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最终患病。尽管大多数病例是轻度的,但许多患者在肺部深处发生致命的快速感染。 1889年之前出生的人由于以前接触过H1N1病毒而较不易感染。
大多数死亡是由病毒感染后并发的细菌性肺部感染引起的,抗生素的应用意味着即使再次爆发类似1918年的大流行,危险性也不会那么大。
1919年之后,H1N1病毒的继续传播,并导致人类和猪的季节性流感暴发。
1931年
猪流感首先是从美国爱荷华州的一头猪中分离出来。
1933年
第一种人类流感病毒在伦敦的米尔山(Mill Hill)得以分离。感染雪貂时,其症状几乎与爱荷华猪病毒完全相同。但是感染人类病毒的雪貂不能完全抵抗猪病毒,这表明这两种病毒已经开始分化。
1957年
H2N2病毒引起“亚洲”流感大流行,完全取代了自1918年以来一直在人类中传播的H1N1病毒。该流行病相当温和,在全世界杀死了1至150万人。
该病毒是通过重组产生的,其中人类适应的H1N1与H2N2禽流感交换了基因。新的H和N表面蛋白意味着大多数人没有针对该病毒的抗体,从而使其大流行。但是,其适应人类的基因意味着它对人类的致命性不像1918病毒,该病毒几乎没有变化,来自禽类。
人们倾向于对他们遇到的第一类流感病毒产生最佳的免疫反应。因此,出生于1957年之前的人对2009年的H1N1毒株具有一定的免疫力,这些人最初感染流感的原因是当时流行的H1N1病毒。 1957年大流行后出生的人没有这种免疫力。
1968年
H3N2病毒引起“香港”流感大流行,其流行程度甚至比亚洲流感轻,据估计全球死亡75万人至100万人。
该病毒与H2N2的区别仅在于其表面蛋白H。由于许多人仍具有针对未改变的N2蛋白的抗体,因此其作用较轻。但是由于H3N2完全替代了人类中的H2N2,自1968年以来出生的人都没有抗H2的能力。
1972年
研究人员Graham Laver和Robert Webster发现水禽是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鸟类携带着人类未知的毒株,这些毒株可能会与人类毒株重新组合,并引起新的人类大流行。
1976年
H1N1病毒从猪身上转移到人类,杀死了一名美军新兵,该病毒没有扩散到军队基地之外。
然而,由于担心1918年大流行的重演,导致4800万人急速接种了猪流感病毒疫苗。但该疫苗导致532人出现类似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罕见病,其中25人死亡。
1977年
H1N1病毒出现在中国东北,并开始在人类中传播,此后每年都会引起季节性流感。没有人知道它的来源,尽管它看起来像是1950年在苏联流行的H1N1病毒,因此有人怀疑它是从实验室不慎流出的。
该病毒引起轻度流感大流行,主要影响1957年H1N1流感消失后出生的人。但是,真正惊奇的是,它没有取代以前的、更致命的季节性流感H3N2,共同成为季节性流感病毒。
人们被这种新型季节性H1N1感染后产生的抗体不能抵御2009 H1N1。感染还会触发另一种称为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其中某些白细胞会靶向并破坏受感染的细胞。 2009 H1N1大流行疫苗的测试表明,与抗体不同,细胞对季节性H1N1的免疫力可能有助于预防大流行病毒。这不能完全预防疾病,但是可以降低疾病的严重程度。
1998年
2009年H1N1猪流感病毒的前身出现在美国。它是人、禽和猪流感病毒的混合体,到1999年,它已成为美国猪中的主要流感病毒株。
美国养猪场试图用疫苗控制它,但是这些尝试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效的,因为病毒进化太快,改变了疫苗靶向的表面蛋白,同时保持其内部基因不变。 2009年大流行病毒是1998年流感的变种,其行为方式也相同。
2004-2006
H5N1流感最初于1997年在香港被确认为对人类的威胁,它从世界各地扩散到亚洲,显然是由野生鸟类携带的。尽管这种“禽流感”对人类具有很强的致命性,一半以上的感染者死亡,但由于无法迅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而受到限制。在印度尼西亚的猪中也发现了H5N1,人们担心它可能会与猪可以携带的其他人类流感病毒重新组合。
禽流感造成的威胁导致了在大流行规划方面的努力:政府开始储备抗病毒药物,世界各地的制药公司开始对大流行疫苗进行认真的研究。这些计划是在考虑到致命性高的H5N1的情况下制定的,但这意味着它们并不总是适合2009年的大流行。
2007-2008
对大流行的担忧增加了对流感研究的投入。欧洲科学家开始组织追踪野生禽流感,越南科学家发现禽流感受害者的抗体可以治愈其他病例的病毒(2009年在香港使用过这一技术),发现死于流感的风险部分是由遗传引起的。
然而,H5N1疫情多次发生的印度尼西亚拒绝分享该病毒的样本,称其将不会因此而获得任何疫苗的回报而受益。这意味着科学家无法监视病毒的进化。
H5N1可能会消失,因为它无法在人类中形成传染。但不是那里唯一的威胁性流感病毒,来自H9、H7和H2家族的病毒都令人担忧。
2009年3月
3月下旬,在加利福尼亚州和得克萨斯州报告了首例新型猪流感病例。随后的遗传分析表明,它可能在当年一月份就开始了在人类中传播。
2009年4月
4月27日,墨西哥报告了900例疑似猪流感病例,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大流行警告级别从3提高到6。立即开始深入开展病毒调查并开展疫苗的开发工作。
美国政府建议不要前往墨西哥,尽管研究表明,旅行禁令不会阻止病毒传播。
2009年5月
尽管猪流感似乎正在缓慢传播,但它仍在迅速发展,出现大流行趋势。但世卫组织推迟宣布大流行,部分原因是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该病毒在其起源的美洲以外的普通人群中传播。
《新科学家》杂志透露,欧洲不会对有流感症状的人进行检查,除非他们最近去了美洲的受灾地区,或者与感染者有密切接触。结果,欧洲没有察觉到病毒的扩散。这些限制使得无法对大流行进行有效监测。
令人担忧的是,许多国家对此情况的准备不足,无法及时准备H1N1疫苗应对第二波疫情发生。
2009年6月
英国和其他国家/地区更改规则并开始检测无北美人接触史的流感患者,很快发现猪流感病例。
6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猪流感为大流行,疫苗产业才正式启动。
注:内容主要来自新科学家杂志2009年10月29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