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皇帝能延长寿命吗?(三等奖)

作者:捉鱼小子

平均来讲,历代皇帝的寿命比平民百姓长,也比其它皇子皇女长。比如据统计,清代时12位清帝的平均寿命为52岁,103位皇子(不包括皇帝)的平均寿命为33岁,82位皇女的平均寿命是26岁,而清代平民的平均寿命为33岁。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皇帝的平均寿命更长呢?最容易想到的原因是社会经济地位上的差异,皇帝的社会经济地位显然远远优于平民百姓。社会经济地位确实是影响寿命的重要指标。此外,宫廷的医护条件也是平民百姓远不能及的。所以享受着宫廷生活的皇帝比平民百姓活得更久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

生活条件和医疗保健确实是影响寿命的重要因素,然而它们却无法解释所有的平均寿命差异。比如说,皇帝的兄弟姐妹们为什么普遍比皇帝更短命呢?虽然他们的社会经济状况低于皇帝,其所享受的物质文化生活和卫生保障可能会稍差一些,但是他们毕竟也是金枝玉叶,过的也基本是被人伺候着的宫廷生活,所以这些差别不足以成为两者寿命差异的决定性因素。

另一个经常被提起的因素是宫廷权力斗争导致的皇子死亡。确实有不少皇帝的子女死于皇权更迭中的皇位争夺。还有一种可能是战争导致的死亡。然而,当我们剔除这些非自然死亡、只比较自然死亡条件下的寿命时,皇帝还是比其兄弟命长不少。比如康熙共有35个儿子,是有据可考的儿子最多的皇帝。他没有一个儿子因为权斗或战争而导致死亡。其中雍正活到57岁,而他的34个兄弟平均只活了32.7岁。

难道当上皇帝真的能让人更长寿吗?导致这个寿命差异的原因可能还有很多,其中一个很关键却很容易被忽略的原因,是“长命偏误”(immortal time bias)。12位清帝登基时平均年龄为22.8岁。也就是说,当他们当上皇帝时,他们已经活到了一定的岁数了,有一个基础寿命的优势。而其他皇子却未必都能活到这个年龄。事实上由于当时的卫生医疗条件差,很多皇子早年夭折。比如康熙的35个儿子中,有13个是5岁前夭折的,其中7个在雍正之前出生。如果他们长命一些的话,雍正未必有机会当上皇帝。这种在比较寿命时出现的、由于组别的差异而导致其中某一组在寿命上更有优势的现象,称为长命偏误。

长命偏误会导致比较结果失真。要使比较更公平,就需要消除分组间的基础寿命优势。还是以雍正为例。雍正44岁才登基,也就是说,雍正能当上皇帝是有条件的,他必须够长命,活到44岁以上。当他作为皇帝去跟别的皇子比寿命时,也必须是跟活到44岁以上的皇子比较才公平。雍正帝的兄弟中有16个皇子活到了44岁以上,他们的平均年龄是58.6岁,跟雍正帝的寿命没有显著性的差异。所以当上皇帝并没有使雍正更长命,只不过是因为他登基时已经活到了44岁。其它能活到这个岁数的皇子的平均寿命跟他并无差异。当然,皇帝的寿命也有很大的波动,单独拿一个皇帝的寿命来比较未必全面。更全面的分析应该是先在清代103位皇子中剔除寿命低于同辈清帝登基年龄的皇子,然后再比较剩余皇子与12位清帝的平均寿命。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去计算一下。

长命偏误经常出现在临床医学和流行病学研究中。比如多伦多大学的唐纳德.雷德密尔在2001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声称,获得奥斯卡奖能延长演员的寿命。他对比了奥斯卡获奖演员与仅获得提名演员的平均寿命,发现获奖者的平均寿命要长4年。一般认为获得奥斯卡奖给演员带来的声望和收入能延长他们的寿命。也有人认为更健康的演员有机会参与更多的电影演出,从而有更高的获奖机会。麦吉尔大学的詹姆斯.亨利在2006年对该数据进行了重新分析后指出,雷德密尔当初的分析受到了长命偏误的干扰。奥斯卡获奖者寿命上的差异仅仅是因为这些长寿的演员有更多的机会获奖。比如美国喜剧演员乔治·伯恩斯活到100岁,他在80岁的时候获得了奥斯卡奖。而59岁就去世的英国男演员理查德·伯顿虽获得过6次奥斯卡提名,却未能获奖。如果他能活到伯恩斯那个岁数的话,他获奖的机会肯定会增加不少。从雷德密尔当初的文章也可以看出,奥斯卡奖颁奖时,获奖者的平均年龄(39岁)已经大于提名者的平均年龄(36岁)。亨利指出,公平的比较应该以获奖年龄为起点,比较此后的生存期。根据获奖年龄进行匹配分析后,这种寿命差异就消失了。

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日常观察中也有很多,比如将军往往比士兵长命,方丈往往比和尚长命。这些现象都受到了长命偏误的干扰。因此,我们不能从这些现象得出当将军、方丈能延长寿命的结论。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