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检测不能用来防疫

文 | 李长青

小时候经常幻想飞翔,后来学了点生物,知道人的上肢和鸟的翅膀是同样的器官进化来的,于是不由得联想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像鸟一样挥动上肢而飞翔呢?估计有过这样想法的人不少,但至今没有成功过。尽管人不可能靠自身器官飞起来,但依然会有人想要尝试,而且总是忽略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之前没人成功过。

今天首都医科大学的校长饶毅也犯了同样的错误。他倒不是想飞,而是想出了一个自以为别人之前没考虑过的防疫妙招——测抗体。和挥舞双臂妄图飞翔相似的是,饶毅所提出的建议也不需要新东西:抗体检测是现成的,比核酸还便宜和省事,为什么之前就没人提出这个防疫的好办法呢?难不成一直在等着饶毅来提出吗?

答案其实很简单,使用抗体来指导防疫是很不靠谱的。

原因一,抗体检测不准。抗体检测对于传染病来说,仅对诊断和治疗某些传染性疾病有一定指导意义,尤其是一些通过血液传播的疾病,比如艾滋病、乙肝、丙肝等等。对于一些呼吸道传染病,连诊断的价值都没有,比如巨细胞病毒抗体、EB病毒抗体等等。抗体只有病毒在体内复制到相当的水平,然后和人体免疫系统发生反应才能被检测到,所以比核酸检测还要滞后。另外抗体水平也和免疫力不成比例。有些疾病即便有抗体也不代表有免疫力,比如艾滋病。大部分抗体水平也和免疫力高低不成正比。

此外,对于新冠病毒感染,至今谁也不知道抗体水平多高才算有免疫力,实际上,这个标准很可能永远都无法确定。有鉴于此,美国FDA已经明确警示不能用抗体水平来指导防疫措施和个人防护。至今也几乎没有一个传染病,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把抗体水平作为参考。

原因二,抗体检测不可行。作为诊断和筛查手段的医学检查,除了准确性和可靠性之外,可行性也是重要的指标。核酸检测如今能够大范围和多次反复进行,不管有没有用,其简便易行是这项检查能够大行其道的重要原因。核酸检测的鼻拭子更容易被人接受,采集者只需要很少的培训就可以。而抗体检测则需要采血,包括针刺或静脉穿刺。如果抗体检测施行开来,尤其如果采用抗体定量检测的话,那需要大量的静脉采血工作。这个技术虽然并不复杂,但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培训出来的,更何况有很多人的静脉不是那么容易穿刺的,对于熟练工有时候都是挑战。多次穿刺也增加痛苦和风险,每天测一次更加不可行。对静脉采血的恐惧会让人拒绝,还会激化检测者和被检测者之间的矛盾。饶毅如果想要了解这方面的情况,找几个负责采血的实习生或护士问问就行。

总之,饶毅的建议属于那种貌似专家和内行,但比外行还外行,还不如外行的瞎指导。如果被人采信并实施,会给当前本就充满挑战的防疫工作带来更大的障碍。鉴于其职务和影响力,饶毅有必要对此做出澄清并撤回建议。

2022.04.07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