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

“群体免疫”是指通过免疫易感人群的种群来保护整个社区免受传染性疾病侵害的手段。接种疫苗不仅可以保护被接种者,通过打断感染传播的链条,疫苗接种还可以保护群体中未接种疫苗的人。但群体免疫要发挥作用,前提是社区中足够比例的人群接种疫苗。哪些因素决定了这个接种比例的临界值(阈值)?一旦落实到位,群体免疫又是如何防护群体中最脆弱的个体的?

正如牧群使用纯粹的“数字”(群体大小)来保护其成员免受掠食者的侵害一样,群体免疫也可以使社区免受传染病的侵害,这基于对该种疾病有免疫力的人数足够多。群体中对特定疾病产生免疫的成员越多,整个人群就越能在该疾病爆发时受到保护。

一个人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获得对传染病的免疫力:通过感染引起该病的病原体或对其进行疫苗接种。由于疫苗可以诱导针对特定传染病原的免疫力而不会引起疾病,因此,这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使社区变成抗病人群。这些接种疫苗的人不仅保护自己免受疾病侵袭,它们反过来也保护了无法接种疫苗的社区成员,防止了疾病链蔓延到他们身上,并限制了潜在的传染病爆发。每个接种疫苗的人都可以提高这种具有社区级保护作用的有效性。

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均具有不同的感染特征,有些疾病(例如麻疹和流感)比其他疾病更容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在某些特定的群体中,有些传染病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例如,百日咳威胁到任何年龄段的人,有致命风险,婴儿是百日咳死亡率最高的年龄组。这些特征中的每一个(例如传染性和病死率)都会影响一种传染病的群体免疫阈值。群体免疫阈值可以简单理解为某个社区为防止传染病爆发所需的被免疫个体的最小百分比。

要设定这样一个阈值,流行病学家会使用称为“基本繁殖数”的值,通常称为“ R0”。 该数字表示在一个未受保护的人群中,一个被感染者可以将疾病传染给多少人。例如,麻疹的R0在12到18之间,而小儿麻痹症的R0在5到7之间。这个数字越高,保护社区的群体免疫的门槛就必须越高。例如,由于麻疹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并且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因此保护社区所需的免疫阈值高达95%。像小儿麻痹症这样的传染性较小的疾病的门槛也相应较低,80%至85%就可以达到群体免疫效果。

免疫阈值的一般概念似乎很简单,但是计算特定阈值所涉及的因素却很复杂。这些因素包括针对特定疾病的疫苗效果如何、一种新型传染病的感染效率和致死率、来自疫苗接种和感染后的免疫力持续多久,以及哪些人群构成疾病传播的关键环节。 这些因素的综合差异导致不同疾病的阈值不同,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R0。

历史上的人类社区曾经相对较小且相对隔离。传染病即使爆发,如果地理限制了民众的流动性,疾病的传播也就随之结束了。1918西班牙流感之所以形成全球性爆发,很大程度归因于战争中人员的流动(军队和逃难的民众)。但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联系非常密切而快速,海洋和山脉等地缘屏障已经不再是障碍。飞机和高铁等高速运载工具把全世界的人链接到一个庞大的流动群体中,几乎没有人孤立于这种联系而生存。

这些紧密的人类“互联网”也使得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更为高效,而封锁国界、城市和社区的措施难以持久,唯一可以打破病原体传播链的便是抗病链(群体免疫)的形成。水痘疫苗为群体免疫有效性提供了一个实例,自从1995年水痘疫苗在美国问世以来,水痘的死亡率下降了高达97%。即使不给婴儿接种疫苗,在2004年至2007年期间,美国也没有婴儿死于水痘。由于群体免疫,社区中最脆弱的个体避免了和病原的接触。

此次新冠病毒防疫,新加波、韩国、日本、英国和德国当前所采取的措施背后,其科学根据就包含了群体免疫的概念。这些国家的措施大致相同,主要包括:轻症患者居家自我隔离(渡过传染期,获得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除了一些经评估有高风险的群聚性活动,不限制健康人出行;宣讲洗手等正确的防护方式(健康人和有免疫力的人也能携带并通过接触传播病毒);将有限医疗资源放在重点诊治包括有基础疾病的重症患者。这种措施已经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取得成效。

资料来源:PBS/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等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