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青|文化病

文|李长青

医生的职责是为病人诊治疾病,除此之外也承担着教育病人理解医学名词,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任务。在回答病人的问题时,经常会面临一些不是医学问题的问题。这些问题里面有些是不能称之为问题的假问题,比如怎么样能不吃饭晒太阳就能活,怎样永远不生病,有些则是有着特殊文化背景的问题。这一类有特殊文化背景的症状或者关切,医学上被称为文化相关的综合征,本文暂且称之为文化病。

文化病的特点是仅在某种文化中流行,在其他文化中很少见或者根本见不着,而且没有任何的解剖生理异常。比如起源于道教影响,在汉文化圈男性中流行的射精恐惧,所谓“一滴精十滴血”,放荡的男人“天天都是大出血”,把各种乏力、脱发、腰痛都归结为丢精造成的肾虚,并由此衍生出很多补肾药方食谱和按摩推拿来。男性怕丢精,女性则怕伤风寒:经期和生完孩子不敢吃冷饮和喝凉水,空调也不敢开,生怕低温里有什么类似艾滋病毒的东西,能够侵入人体长期保存,一直影响到老年生活。这些在西方人看来都是非常怪异的。

文化病不只在中国有,世界上很多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特色的文化病。因为太有文化特色,相当多的这种病都没有统一的翻译,大多是用的当地语言的音译,比如中文里的歇斯底里,就是来自于古代西方的一种文化病的音译。国际权威的精神心理学指南列举了很多这类所谓疾病,中国的“肾亏”和“神经衰弱”豁然在列,用的是汉语拼音。

作为医生,很理解将这类症状单独归类,并进行研究的意义,尤其是那些民族和文化多样化的地区,比如纽约这样的国际中心城市。其实,了解文化病的来龙去脉,对文化单一地区也很有意义,可以帮助医生和病人打开狭隘的观念,多快好省的解决文化病带来的烦恼。

就以中国来说,虽然只被国际指南列入了肾亏和神经衰弱这两个,但脱胎于传统文化的文化病可远不止这两种,随便就可以举出来的比如上火、脾虚、胃寒、胃热、宫寒、肺热、肺燥、肝阳上亢、津液亏虚、内湿、内热、气虚、气滞、血虚、血瘀、经络不通等等等等。有些封建迷信特色的虽然商家和中医不大好意思用了,但在民间还很有市场,比如掉魂,风水等等。还有一些则是揉进了现代医学名词的新产品,神经衰弱是其一,同样的还有内分泌失调。

文化病流行的原因除了传统文化的影响,流行文化和商业利益的推动也很重要,比如中医药题材电视剧,还有保健品生产厂家及相关既得利益者的代言。文化虽然没有高低贵贱,但各种文化都有精华和糟粕,文化病恰恰就是最糟粕的文化产物。

文化病流行不会对整体的保健带来任何正面价值,只会增加没必要的保健支出,与其相关的商业行为也只会造成浪费,同时降低人们的科学素养。很多自以为是的养生达人,脑子里其实塞的全是这类文化病的垃圾知识,只能和同样的文化病爱好者交流。一旦走出相应文化圈子,就发现自己那些知识全是错的,没有任何用处。就像拿着自以为先进的“和弦蓝屏”手机穿越到苹果店里充电,连个插头都找不到,更别说下载音乐和软件了。

外国人研究文化病是为了先识别不同文化背景的特殊心理障碍,然后再设法帮助改善和消除症状。本国人了解自己国家特色的文化病,目的也是改善和消除症状。让医生和病人知道很多貌似医学的东西只是文化概念,没有多少医学价值,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如果反过来,将文化病的东西医学化,是本末倒置和倒行逆施,有损医学科学的尊严。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