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2018北京马拉松落幕。马拉松这项运动带给人的回味是无穷的,只要你知晓并规避一些风险,再辅以科学训练就可以。我们的身体需要训练来适应它。
文 | 孙滔
42195米,跑一场马拉松不仅是朋友圈里的荣耀,更是一次罕有的人生体验,由中枢神经和脑垂体分泌的内酚酞给选手带来的欣快感会让人终生难忘。然而这欣快感并非唾手可得,数小时的征程完全不是美妙一词能形容的。
最主要的不适来自能量供给不足。我们运动的能量来自两种途径:糖原和脂肪。马拉松的初始阶段以糖原功能为主。碳水化合物的能量在人体肝脏和肌肉中以糖原形式储存,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然后进行糖酵解来释放能量。一般而言,选手体内糖原储存量在2000大卡,这些储备大约可以让人持续跑30公里。
当糖原储备接近尾声,就需要大量燃烧脂肪,然而脂肪燃烧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且效率较低,这时候腿如灌了铅,呼吸艰难,步履蹒跚,精神都会恍惚起来。这时的状况被称为“撞墙”(hitting the wall),是一种突然的能量提供不足与极度疲乏的状态,需要补充能量。所以马拉松选手需要有长跑训练,可以提高糖原储备,最大限度利用糖原,以适应燃烧脂肪带来的严峻考验。
人们一直关注马拉松的健康风险。跑马拉松的人,要当心低钠血症。低钠血症也叫水中毒,世界上还没有因脱水致死的马拉松选手,但不少选手因饮水过量而引发低钠血症。如果你补水过多,血液中的钠浓度就会下降,水就会从血液渗出,进入体细胞,引起体细胞膨胀,要是脑细胞发生水肿就会致命。其实没必要大量饮水,你只需要听从身体给出的信号,渴了再喝水就行。
要小心运动性中暑。肌肉运动会产生很多热量,如果体温升高到40摄氏度以上,会有中暑风险,尤其是在湿热天气,健康的年轻人也会经受不住。快速冲水降温可以缓解症状。
心源性猝死概率并不高。一项医学统计发现,马拉松期间或结束后的心源性猝死风险为每10万人0.6到1.9人。选手可能会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冠状动脉疾病或左心室肥厚,这些风险不高。
还要小心肾损伤。《美国肾病杂志》在2017年报道了耶鲁大学这项研究:在16.6摄氏度气温下跑完马拉松后,82%的跑者出现急性肾损伤。剧烈运动让肾脏超负荷工作,无法过滤掉血液中的废物。虽然这种损伤通常只会持续两天,却有可能导致肾衰竭。当然,经过系统训练的运动员肾功能更好,也更容易修复损伤。需要关注的是那些肾功能弱的人,如糖尿病、高血压和老年人,他们对肾脏的损害更敏感。
其实大部分风险属于过度运动带来的伤害,比如脚泡、肌腱炎、疲劳、膝盖或关节扭伤、脱水等。延迟性肌肉酸痛是大负荷运动后的常见症状,这是氧气不足带来的无氧酵解产生的乳酸所致。另外,你的乳头很可能会被衣服磨破,你的脚指甲很可能受伤。这些大部分不需要医疗干预。
在大负荷运动时,由于人体调配了所有资源来支持运动,那么免疫系统就可能受到损害,很多马拉松选手在赛后会感冒和发烧。
有些运动员赛后会有血尿症状。运动性血尿不必恐慌,这些“血”更多地来自肌红蛋白,而非内脏损伤。当肌肉超负荷工作时,横纹肌细胞受损,细胞释放肌红蛋白,来帮助运输氧气。当赛事结束,肌红蛋白就会从血液流经肾脏到膀胱排出体外,这时小便就会呈血色。当然,过多的肌红蛋白会加重肾脏负担,造成肾损伤。
还有其他身体变化。你的身高会降低大约两厘米,因为人脊柱中的一块块椎骨之间有很多体液,随着这些体液流失,选手身高也会下降。当然,体液流失也会带来大约2到4公斤的体重下降。这些变化会很快恢复如初。
说了这么多担心,其实你不必太担忧。马拉松这项运动带给人的回味是无穷的,只要你知晓并规避一些风险,再辅以科学训练就可以。我们的身体需要训练来适应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