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的使用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的埃及,它被称为“不朽的植物”,是当时法老葬礼上的祭品。芦荟大约在隋唐年间传入中国。
芦荟在历史上已被用于各种医疗目的,包括治疗伤口、脱发和痔疮,也被用作泻药。现在芦荟胶主要外用于局部(皮肤)症状如灼伤、冻伤、牛皮癣和口疮等。尽管有证据表明局部使用芦荟产品可能有助于某些症状的缓解,如牛皮癣和某些皮疹,但缺乏高质量的科学证据显示芦荟有助于创伤的愈合。口服芦荟据称可以治疗骨关节炎、肠道疾病和发烧,但这些治疗性的宣称并没有获得足够的证据支持。芦荟胶含有强效泻剂,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一度批准芦荟制成的产品作为非处方药(OTC)治疗便秘。
目前认为芦荟胶外用可能是安全的,但内服的健康风险已经得到研究证实。一项为期两年的毒理学研究发现,口服芦荟的全叶提取物,在大鼠中有明显的致结直肠癌活性。口服芦荟胶可导致腹部痉挛和腹泻,致腹泻主要是因为芦荟含有蒽醌类化合物芦荟素。也正是因为其致腹泻作用,芦荟影响肠道的吸收功能,导致一些口服药物不能被有效地吸收利用。使用降糖药物的糖尿病患者如果同时口服芦荟或者芦荟制品,需要特别小心,因为芦荟可能会降低血糖水平。
基于对芦荟健康风险的认识,FDA于2002年要求将含芦荟的非处方泻药从市场上撤下。但在中国,芦荟依然被认可治疗便秘等多种健康问题,中文网站上更是有各种各样的芦荟保健和药物用法。含有芦荟的保健品如香丹清,其治疗便秘的广告依然充斥媒体,尽管遭到多个地方食药局的处罚,但似乎对其推广也没有什么影响(详见《香丹清:毒性导致腹泻,却被用作治疗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