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饿了吗?
你口渴吗?
对于如此简单、我们每个人一辈子都要回答无数次的两个问题,你恐怕不会想到,许多时候你脱口而出的答案,事实上居然是错误的!
饥渴是保证我们生存的两大感觉,饥饿让我们找食物吃,干渴让我们找水喝。大概很少有人会怀疑自己的饥渴感会产生错误,尤其是不会搞错渴和饿的区别。也许在非常缺少食物和饮水的时候,我们可以比较确定地分辨渴还是饿,但在平时,很多人却可能经常犯错。最经常犯的错误是把身体缺水的信号当成了饥饿,多吃了很多东西。
我们饥渴的感觉大致来自两个器官:大脑和下丘脑。两个器官的关系类似于一个国家负责主管意识形态的机构和负责行政事务的机构之间的关系,相互之间有关联也有分工,大多时候大脑有最终裁定权,但下丘脑也可以通过具体事物影响大脑的决策。
饥渴感的刺激直接来自于下丘脑,这部分中枢神经产生的感觉有两个特点:一是难以控制,尽管每个人都可以不同程度地抑制自己喝水或进食的冲动,却难以用意志消除饥渴感;二是不够精确,不同的感觉来自下丘脑不同区域的神经细胞,哪种感觉的神经细胞集中的地方被称为相应的中枢。比如产生饥饿感的叫饥饿中枢,产生渴感的叫渴觉中枢。理论上说,不同的下丘脑细胞会投射到不同的大脑区域,大脑根据投射的区域判断下丘脑有什么需求。
问题往往就出在大脑和下丘脑的沟通上。关于这两个器官之间的错误,大家大可以把人类社会一切的扯皮、敷衍联想上去。最经典的一个例子是重大刺激时有些人拉裤子,就是大脑居然把下丘脑传来的精神刺激解读成食物中毒,要让肠道蠕动把毒物排出去。
渴感的理性传输和应对是这样的:人在缺水的时候体内钠浓度增高,导致体液渗透压增加,激活下丘脑渴感中枢的渗透压感受器,大脑接收到下丘脑的渴感信息,命令人找水饮水,钠被稀释,渗透压恢复正常,渴感消失,停止饮水。但有的时候是这样:人在缺水的时候产生乏力、困倦、烦躁,这些感觉也要经过下丘脑传递给大脑,大脑判断之后认为这是人体缺能量了。美味入口,精神确实为之一振,大脑就认为问题解决了,但缺水状态却并未纠正。即便信息准确上传,大脑也经常糊弄了事。我们都有过体验,渴感在喝到水的瞬间似乎就消失了。可这个时候水还没有吸收呢!因为这种错觉,很多人喝的水并未达到身体根本的要求。
不仅喝水的量上大脑会哄骗我们,喝的成分也会哄骗。大脑会把所有液体的食物当成饮水,比如含盐很高的汤、咖啡、啤酒,汤实际上进一步提高了体内的钠浓度,咖啡和啤酒的利尿作用会加重脱水,但喝的时候渴感都会暂时消失。甚至喝的容器也会产生误导,同样的咸汤,用杯子喝就比用汤匙更“解渴”。
之所以我们的大脑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可能还是进化跟不上物质发展的结果。这个矛盾的另一个更重要的结果是肥胖。饥渴感和进食习惯一样,并不完全是本能,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而我们现在的环境与远古时期以狩猎采集为主的环境完全不一样,食物热量的极大丰富,和各种功能饮料的泛滥,使得我们没必要尽可能地进食和饮水,而且饮食的成分也影响了人们的饮水习惯。有研究发现,长期高脂和高糖饮食会降低渴感,让我们在身体缺水的时候也不去喝水。
如今已经很少有人为了热量摄入不足而发愁,反之大多数人的热量摄入是超标的,所以当你感觉饿的时候,不妨先喝一杯水,等待15分钟以上,看是否还饿。如果饥饿减轻,就说明饥饿其实是身体缺水的错误信号。每天喝八杯水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但真正能做到的有几个?现在请你回忆一下今天最后一次喝水是什么时候,如果想不大起来,就赶紧喝一杯吧。
李长青,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2010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主持国家级及省级科研项目各一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热心公益科普,参与创立健康中国人网并任主编。
【广而告之】李长青文集《假如我们不吃饭》上线,解读肠胃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