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觉得“中医药更有效”?

在国内,常见一种很让现代医学难堪的现象,从良性的功能性疾病到危及生命的恶性肿瘤都会出现——

很多病人在接受现代医学诊疗的同时,还会使用中医药治疗,当症状有所缓解或病情有所好转的时候,病人及其家属常常认为是中医药起了作用。

在国外,这样的情况还出现在某些宗教信徒,或者其他另类疗法的崇拜者身上;但在中国,与中医药相关的这类现象更加普遍。

绝大多数吃中药好转的病例,其实都是所谓“中西医结合” ——“西医治病,中医抢功”。对于有生命危险的疾病,其实大多数医生也知道,不能只用纯中医治疗,至少也是以中西医结合的名头。

假如有人要做一个纯中药跟纯现代医学治疗方法的对比研究,恐怕大多数医学伦理委员会都通不过,这样的研究论文写出来也难以发表。这不是医学界要打压中医,而是这样的研究会被指责不人道。

因此,所谓“中医药更有效”必定是病人一方的错觉。

医生和病人的认知差异在医疗实践中很常见,但病人的反馈往往会让医生反感,尤其是一些对中医已有科学认识的医生。自己的知识和努力被忽视、智商被侮辱,功劳还被“做俯卧撑的”抢去,让谁也不会好受。

最极端的例子当属患血液系统疾病的病人,这类病人当中重度贫血很常见。而在严重贫血状况下,别说喝中药,有的人连饭也吃不下,大多需要定时到医院输血。几个单位的红细胞输入,病人的体力和精神状况立马就会改善。这时候有力气吃中药了,就有人居然也把功劳归到中药身上。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恐怕不是病人和医生任何一方单独的原因,而是双方共同的责任。美国临床医学教授瑞秋·雷曼提出三种看待生命的态度:帮助、修理和服务。以帮助的态度看待生命,看到的是脆弱;以修理的态度看待生命,看到的是破损;以服务的态度看待生命,看到的是生命的整体。帮助和修理是身体的工作,而服务则是灵魂的工作。

国内医生的责任,就在于片面重视治病而忽视了病人的精神需求。治病大多关注修复,诸如瘤体是否缩小和消失、化验指标是否改善,而对病人的主观感受、症状改善的关注都比较少,更别说精神方面需求了。而这两者却是病人最关心的。对病人的主观感受是否忽略,直接影响医生在病人心目中的地位,也就难怪病人会将你的功劳剥夺。在这一点上,现代医学真的需要向各路另类“医生”和保健品骗子学习。

举个例子。一位肝癌病人接受西医介入治疗动脉栓塞加化疗,而同时又自主服用中药。西医在手术之前告知病人效果不能保证,连治疗之后疼痛是否减轻,会有哪些方面的改善都不说清楚,只是笼统的一句“可能延长生存期”。反观开中药的郎中,他会告诉病人,他的药不光能治愈,还能够让人食欲增长、体力恢复;如果有点腹泻,那是排毒的效果,表示体内的“淤毒”正在清除。病人既接受了介入治疗,又服用了中药,果然感觉食欲增长、体力恢复,而且真有点腹泻。再加上后者态度更和蔼,表现得更关心病人。

对于一个缺少医学常识的病人来说,你说他会倾向于谁的功劳?大概大部分人会选择后者。

说到病人的责任,患者看病治病从来不像医生治病那么简单,因为任何身体的疾病都伴随着精神心理的改变。

医生不管是信教还是无神论者,都应该尊重病人的信仰自由,有些时候还要鼓励病人与精神导师联系和求助。

当前很多研究也发现,有宗教信仰的病人往往疼痛更轻,需要镇痛药更少,生活质量也更高。

宗教有一定的医学价值,当然靠的不是神的力量,而是病人自己的内心。不管是上帝、佛祖还是安拉,哪怕信一根木头,都可能有用。

中医在国人心目中与宗教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都有很深的文化烙印,受众广,大部分人对中医疗效深信不疑。多数国人都可以来两段中医理论,比如阴阳五行,风寒暑湿,营血卫气,五脏六腑,经络穴位,还有什么肝火旺,脾气虚,肾阴亏等等。这就像信佛的经常念叨的“阿弥陀佛”。

医学伦理学要求医生不能因为病人的信仰、种族、经济和社会地位而改变自己的态度,当然也不应因病人如何看重自己的劳动而改变态度。

但是,如果病患者过于偏执,医生也爱莫能助。比如有癌症病人想要停掉至关重要的化疗,只吃中药,医生除了好心劝阻也没有其他办法。

 

李长青,内科学(消化系病)博士,猫头鹰作者,现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编辑:孙滔;审校:夏健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