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脸鲣鸟(masked boody)是一种生活在热带海洋的大型海鸟,其中文名字的前半部缘于眼睛周围的蓝色。而其英文名称的后半部分(boody)来自于西班牙语,是“呆笨”的意思。据说这种鸟因不怎么怕人而容易被猎杀,因此有“笨鸟”的称号。
像其他同科鲣鸟一样,蓝脸鲣鸟有强烈的领地感,常常去驱赶其他同类并夺取同类的食物。
蓝脸鲣鸟产下的两枚卵总是一大一小,孵出幼鸟后,个体大的那只几乎没有例外地会把小的“踢”出巢外,以个体小的幼鸟死亡为结局。
无论人们如何表示不能理解这种现象,但这几乎是必然发生的,并且类似现象不仅仅存在于鲣鸟当中,其他鸟类和其他物种中也有这种“自相残杀”的事情,尽管发生的方式可能不同。
在学术上,这种现象被称为“手足相残(siblicide)”。
“手足相残”源于对“兄弟姐妹”间的观察,后续扩展到不仅仅限于手足之间,也可能在长幼之间。用“弒亲”一词表述似乎更准确。
蓝脸鲣鸟几乎必然会发生的“残杀”是“手足相残”的一种。另外一种“手足相残”则是在特殊情况下——比如生存竞争时——发生的。
喜欢看宫廷戏的人们对上述这些情节应该并不陌生,宫廷戏多有亲子仇杀的内容。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的弑兄事件拉开了复仇大戏的序幕;曹植受兄逼迫作“煮豆燃豆萁”让后人反复警醒。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手足相残”之类的悲剧?这是偶发现象还是必然现象?有没有生物学基础?对我们的生活又有什么启示?
鸟类的“手足相残”问题似乎最为常见,弱小的鸟常常被赶出巢而自生自灭。其实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
在蜜蜂王国,之所以会有新蜂王出现,就在于新蜂王和老蜂王的竞争——要么老蜂王在新王出现之前自行带上一批蜜蜂离开,要么老蜂王被新蜂王干掉。
凶猛的鲨鱼也喜好同胞相残。南非虎头鲨最是急不可耐,出生前在母亲肚子里就开始了自相残杀。按照人类的标准,其残杀方式非常残暴,还是胎儿的鲨鱼会吃掉自己的兄弟姐妹。
哺乳动物中的斑鬣狗,同性在一起时也很容易发生自相残杀。
科学家痴迷于研究“手足相残”这种自然现象多年,试图寻找“手足相残”的生物学基础:难道又是自然选择在“作乱”?
答案只能从对自然的进一步观察中寻找。
虎鲨,还有一个有趣的生殖现象就是“一妻多夫”。虎鲨怀胎之初,来自不同父亲的胚胎数量是均衡的。但到了后期,通常只有一个父亲的后代能够存活下来。是什么因素决定了这个后代对其他后代进行致死性攻击?
在对蓝脸鲣鸟和蓝脚鲣鸟的对比研究中,人们还观察到,“父母”会协同某些后代残杀另外一部分后代。
这些现象从基因和自然选择的角度都能得到合理解释。
从生物学基础看,宫廷弑亲戏距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带给我们的启示似乎是冰冷的。
不过,动物世界也存在着人类愿意看到的温情。同属鲣鸟科的蓝脚鲣鸟,做父母的会保护幼小不被大的“欺负”。可怜的蓝脸鲣鸟的幼鸟,要怪只能怪它的父母。
人类社会进化到今天,已经学会通过日趋成熟的道德约束和法治规则以避免手足相残。
换言之,弑亲只是动物的原始属性,距离现代人类社会已经非常遥远。在人类的现实生活中,家庭内的“手足相残”逐渐弱化为“手足之争(sibling revelry)”,即发生在兄弟姐妹之间的嫉妒、竞争和争斗。
这种现象对于有二胎孩子的父母来说是不陌生的。通常,“手足之争”可以早在第二个孩子出生之前就已经开始,并贯穿于孩子们成长的始终。
在中国刚刚结束一胎化生育政策的今天,“手足之争”将会成为很多家庭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课题。
新闻报道中,我们已多次听闻老大排斥父母要老二,甚至大哭大闹。
在这种客观事实面前,了解“手足之争”的发生原因、对孩子的影响以及正确的应对措施,是每位想称职的父母应该了解的。
那么,有哪些常见因素会导致 “手足之争”呢?
- 成长过程中,孩子会逐渐认识和建立自我,并试图把自己和兄弟姐妹区别开来。
- 认为或发现父母以及周围的人对自己和兄弟姐妹的注意力有偏心。
- 担忧弟弟妹妹的到来会减弱自己被关注的程度,甚至可能影响到自己和父母的关系。
- 兄弟姐妹间智力、知识和体能等发展不均衡,造成父母和老师的偏心。
- 有暴力倾向的家庭,孩子之间也更容易发生争斗。
- 对孩子关心不够的家庭,孩子间更容易争斗。
- 对玩具、食物、用品、财产等物质的争夺。
- ……
这个单子还可以列得更长。以上这些情况会在资源不足时表现得尤为充分。
一旦发现孩子存在这些问题,父母应该如何做呢?我们将在随后的专题中继续讨论。
王晨光,生物学博士。曾任美国乔治城大学助理教授、托马斯杰弗逊大学副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员和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长期从事肿瘤学研究、教学和抗肿瘤药物研发。
编辑:孙滔;审校:夏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