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学,一个文科生的进化史

初二开始的物理课上,我关注讲台上蹿来跳去的瘦小的带有神经质的小老头的背后故事甚于他的课堂内容时,我文科生的身份便由此确定了。我知道了物理老师过于谐趣的课堂行为可能跟他不堪中了大奖的极度兴奋有关,却没明白他第一节课里说的透明与白色的区别,只记得他说透明不是白色时,指着自己白色的上衣说,若这是透明的,我就被你们都看见了,然后自己促狭扭捏地笑了。从此,物理于我便成了天书,高二物理会考我是怎么通过的,现在想起来都是一个谜。
被动选了文科,在我们那儿那时似乎是智商不够的表现。记得当时一个女生,似乎生怕被人看低了,虽然理化不好,但还是坚持留在了理科班。因为她的语文、外语可以考到近满分,这让我对自己文科生的未来感觉茫然,而理工生的明天似乎是笃定的:科学家、高级工程师、尖端科技工作者等高智商精英身份让人望而不觉生出自卑来。大一时候,历史老师曾问我们因为考上中文系哭了多久,结果是只比考入历史系的学生哭得稍短一点儿。当时突然想到我暗恋的保送到哈工大的男神,不禁悲从中来,要是哭能够管用,我愿像林黛玉一样用泪水填平我们智商的鸿沟!且到我们那一届,由于师兄师姐多年的“努力”——中文系学生高数的通过率太低,严重阻碍了中文系的毕业率,高数终于从我们的必修课中删去,我觉得我唯一的智商资本(我还是挺喜欢数学的)也被这一“幸运”给抹去了。从此后我离理工知识体系越来越远,竟日浸淫在诗词歌赋伤春悲秋中,偶尔也假装翘首立在废墟之上摩挲着历史,思考着世界宏大的未来,毕竟读史知兴替嘛,文科生不怀想历史以展望未来怎么能显得有文化,有智慧?这从现在有“文化”的人都在读历史、说历史可见一斑。
而关于理工方面的知识及信息,也就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情况,主要是从新闻和影视作品中零星知道一些。对于离我们遥远的伟大的航空航天事业,以及宇宙探索的发现,我们跟着《新闻联播》的主持人一起兴奋,一起骄傲,一起由衷敬佩科学家的伟大,但对于身边的与我们生活相关的科技的发展,我们一边享用着却也一边心底里暗暗恐慌着:我们手拿“肾”机,却担心着它的辐射将使我们得老年痴呆;我们吃着40天养成的廉价肉厚的白羽鸡,但却担心着这些激素鸡会不会让我们变肥或抗药基因变异……总之,这些零星获得的科技方面的信息让我骄傲与恐慌并存。通过看电视新闻,我为我国航空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骄傲,为我国科学家各种突破骄傲,但因为抗日剧的日日渲染,我条件反射地对穿防菌服的科学家感到恐慌——总觉得他们会一不小心把我们当做实验小白鼠,然后狰狞地看着我们挣扎痛苦以获得他想要的实验成果。甚至会像《云图》里的科学家一样,随时把我们当做用到一定程度的复制人一样“秒废”,制作成他们创造的复制人的营养品“素朴”。那素朴的制作间场面现在想起来仍是毛骨悚然,细思极恐!

也许是文科思维的缘故,我看过的科幻电影或跟科学相关的电影,能让我印象深刻地多是如《云图》一样的反思科技发展的电影。2005年看的斯嘉丽·约翰逊主演的《逃出克隆岛》,至今印象深刻:一帮科学家为了利益,以欺骗的方式在地下创造了一个类似于乌托邦似的克隆人社会,这些克隆人的存在只是为了给他地上的“原型”提供各种更换用的身体零件。电影里克隆人的单纯与科学家的残忍的相互映衬,越发觉得科学家冷漠无情,为了利益与富人沆瀣一气残害着无辜单纯的人们。此外,另一部反映互联网发展带来恶果的电影(电影名称想不起来了),里面一个个胖子一边吃着零食一边守着电脑生活的画面深刻于我的脑海,是我一直保持运动的动力!而对于理工生喜欢的《黑客帝国》《星际迷航》等烧脑的科幻电影,我却或看了不知所云,或根本没看下去。

现在想来,我印象深刻的这些所谓的反思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恶果的电影,总透露着科学违背着人性的隐喻,总让人感觉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导致的终将是人类的毁灭。曾经,我跟着艺术家们一起忧患着人类的未来,警惕着科技带来的隐患,期待着道德的强化——不要为了小利而泯灭了人性的真善美。这让我相较于理工生自我道德优越感似乎一下子强了很多,似乎站在了更高的高度去俯视理工生,暗暗的有一种智商翻身的感觉。君子不器,理工生只是“科技”这一“器”的替身,只有我们文科生才是君子,胸怀天下,思及宇宙、体恤民众……哈哈哈!很不幸,这样快意的意淫,被一部不着调的国产爱情片警醒了浇灭了。

鬼使神差,三年前,我开始跟着科普老师做起来了科普书。我从最初的不得不审校科普稿件(初期基本不敢修改,就是理顺语句和消灭错字)而被迫阅读科学书以后,我渐渐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真正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和价值,真正的科学家的智慧和人格的伟大,个中受益,谁读谁知道!在这样的基础上,当我再看到电影《爱情进化论》里饰演生物学博士的段奕宏,在路上看见几个家庭妇女在小贩的菜车前挑选蔬菜时,说“这些彩椒都是转基因的,小心吃了生不出孩子”时,我不为这部文科电影的制作团体科学知识的贫乏而吃惊,只是为文艺生如此不负责任地在大众传媒上借专家身份乱说话而感到不安。文科生主要从事着掌握大众话语权的媒体、文艺领域,大众的各种信息多是从他们的笔下或艺术作品中获得各种知识和信息。

就转基因来说,且不说“吃了转基因食物就生不出孩子”是何等的荒谬,且说彩椒根本就不是转基因食品好吗?!全球被批准种植的转基因作物有24种,中国国内批准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只有烟草、棉花和番木瓜三种。我们能吃到的转基因食品只有从国外进口的大豆、油菜籽、玉米,以及国内自产的番木瓜和棉籽油。另外,美国人吃了21年的转基因食品也不见有关他们生育率有明显下降的报道,但电影《爱情进化论》中,他一个“生物学博士”竟然可以这样张口“科普”,难怪中国伪科学“砖”家那么多!突然想到这么多年来在文科环境里获取知识,在文科思维里恐慌、忧虑、意淫的基础原来是多么的不堪一击。而科学家门却一边埋头实验室为人类的健康、为人类的生存在做着自己最大的努力,一边还要面对因为被文科生不负责任发出的错误舆论影响的民众的误解、甚至被一些狂热分子伤害。思及至此,不禁赧颜。

我无意贬低文科生,因为我也是其中之一,虽然没那么才华横溢。文科生在文学、历史、艺术和思想启蒙方面所作出的成绩和贡献对人类的前进也是不可低估的,毕竟意识反作用物质,且文科生的笔杆子和宣传能力也是理工生所无法比及的,这从转基因的民众调查即可窥见一斑,科普人的努力在文科生的笔杆子挥舞前几等于无。只是跨行做了科普以后,深感隔行如隔山,若没有对另一行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我们还是应该谦虚地去听听那行的专家的意见,不要误导大众,例如关于转基因,读一本《转基因“真相”中的真相》再去写转基因,比为了吸引人眼球去编撰的莫须有更值得人尊重,更有益于社会!而且,以我为例,文科生也可以拥抱科学,掌握科学,并能让科学为己所用,与科学家成为朋友!
我们的父辈和我们自己用30年的勤奋,奇迹般地复制了西方300年的文明成果,张朝阳、李彦宏、马化腾、马云等让互联网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填平我们与世界的鸿沟。我们及我们的孩子面临的是未来的全球化竞争,而这一竞争的核心力就是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不只是理工生科学家的事情,它一样需要文科生的笔杆子才华,把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公之于众,获得大众支持,从而获得推广,赶超英美,让中国人站在世界民族之林也能扬眉吐气!这一愿景,需要文理工生共同努力!
   
《转基因“真相”中的真相》,获许智宏、戴景瑞两大院士联名推荐,范云六院士做序。其内文收集的70余篇文章选自“基因农业网”成立以来收录、发表的数千篇报道、评论和科普文章,内容作者主要为生物学院士、生物科学家、科普作家等。本书从公众目前对转基因以及存在的种种情绪和误解入手,单刀直入地解答公众对转基因的担心、疑虑和质疑。它不仅是一本消解您关于转基因所有疑惑的权威科普书,还是一本引领新世纪科学启蒙书!

   
针对转基因技术,本书的作者们以科学的证据、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思想进行科普宣传,让公众有机会了解当代生命科学研究取得的进展,以及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在中国,公众长期受舆论影响,已经对转基因技术形成了严重偏见,而这种偏见又反过来影响政府决策,同时让中国科学家难以正常参与科学普及工作——甚至会因自己支持转基因的科学表述而被贴上“汉奸”的标签。从这个角度看,这部书尤其难能可贵。这是一部直面争议的书,而这种争议必须建立在基于科学事实的理性的基础之上。——中国科学院院士 许智宏

这是近期难得一见的好书。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当代转基因技术所取得的重大进展,以及转基因技术对人类食物安全所做出的重大贡献,让读者在较短时间内即可科学地认知转基因技术,从而不再被谣言迷惑,不再恐慌,不再受骗,能够轻松地享受自己的生活。——中国工程院院士戴景瑞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