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生鸡”真相

(按:为了行文严谨,本文约定使用“快大肉鸡”作为“速生鸡”的称谓。)

一、什么是快大肉鸡

中国目前养殖的肉鸡品种很多,若要严格区分,则过于专业,不易理解。如果把中国自有品种称为普通肉鸡,那么顾名思义,快大肉鸡就是长得快且大的肉鸡。由于快大肉鸡的羽毛通常都是白色的,因此又叫白羽肉鸡。中国正式养殖的快大肉鸡应该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从国外引进的品种。2010年统计发现,中国快大肉鸡品种主要由两家公司垄断:德国的安伟捷公司和美国的科宝公司。他们也垄断了全球超过80%的快大肉鸡品种市场。在中国,快大肉鸡的养殖比例已经超过50%,基本都集中在北方(中国南方主要养殖黄羽等普通肉鸡)。
二、快大肉鸡与普通肉鸡有何区别 
快大肉鸡是隐性白羽肉鸡,是现代养鸡业的代表品种,生长迅速,肉块大。这些优异的性状完全得益于几十年的精心培育和现代化的饲喂方式。
地方品种的普通肉鸡外观差异较大,它们的共同点是长势慢、耗料多,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国内育种专家就将各个品种相互杂交,甚至与进口的快大肉鸡杂交,选育出很多具备杂交优势的良种肉鸡。杂交鸡外观还基本保持着原有地方品种的特征,但长势都变快了。现在市场上常见的各种土鸡、黄鸡,实际上都是杂交肉鸡,纯种鸡越来越少。
三、快大肉鸡为什么长得快
知道CCTV的《正大综艺》吗?那就是与改革开放后进入中国的第一家外资企业——全球农牧巨头正大集团(国外叫卜蜂集团)合办的。1980年之前,中国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快大肉鸡及与其配套的养殖技术。引进先进的品种和技术后,中国的畜牧业开始了快速发展。
消费者对于最近30年来发展快速的畜牧业知之甚少,加上媒体的无知渲染,对新型肉鸡的快与大产生了一些恐惧和误解。快大肉鸡长势快主要得益于品种的改良和科学的营养搭配。
肉鸡品种的改良与杂交水稻品种改良的原理类似。育种专家通过在全球范围类筛选不同的品种,通过反复杂交选育,最终选出了我们现在饲养的快大肉鸡品种。此过程时间长、工作量大、技术含量高、耗资巨大。因此,优质肉鸡的核心原种及技术都集中在几家国际化企业手中。国内育种专家为了改进本地品种,将引进的快大肉鸡和本地纯种肉鸡进行杂交选育,提升了本地肉鸡的长势。比如南方区域普遍饲喂的三黄鸡就导入了隐性的快大肉鸡基因,育出的品种虽然外观没有显著变化,但生长性能却大大提高,经济效益非常明显。
科学的营养搭配是所有家畜家禽长势加快的重要推动力。通过科学的搭配,动物获得的营养更加全面,更有针对性。比如以前农户养猪不懂技术,那时候猪吃的是青草、野菜、泔脚水、粗糠和多种粮食的副产物,主粮都饲喂得不多。这些饲料严重缺乏蛋白质等关键营养素,使得猪长势很慢,无法发挥它们正常的生长性能。一头猪从猪崽到出栏要1~2年。由于营养不良,在达到200斤(瘦肉率仅40%左右)这段时间内,一头猪要吃掉接近1,000斤干料和部分青草。而现在,我们通过科学搭配,加大了蛋白质等关键营养素的摄入,一头猪仅仅5~6个月就能达到200多斤(瘦肉率达到65%),耗费的粮食可以控制在500斤以内。
养鸡也一样,现在肉鸡的长势很快。比较一下:以前养鸡,要饲喂5斤以上的粮食才能长1斤肉;现在可以达到饲喂2斤科学搭配的粮食就长1斤肉。这效益是非常可观的,节约了粮食,缩短了养殖周期,养殖户赚了钱,肉类供应也充足了。
四、网友关注的其他问题
 
1. 肉鸡真的被注射激素吗? 
答:这肯定是谣言,因为目前没有适用且被批准在家禽上使用的激素,而且注射激素不仅相当昂贵,还可能引起死亡;激素需要不间断注射,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注射一针禽畜就变肥、长大了。现在农民养殖肉鸡,每只通常只有1~2元的利润,根本不可能花大本钱去注射激素。家畜也只见催产素有零星使用。
2. 鸡翅膀有很多针眼吗?
答:鸡翅膀有很多针眼也是谣言,误导大家是肉鸡注射激素留下的。肉鸡养殖中,疫苗和疾病防治的确需要注射。目前主要的家禽疫苗有6~7种,但并非每种疫苗都必须注射。为了方便,很多疫苗都已合并成二联苗、三联苗,甚至简便到滴鼻、滴眼、饮水免疫,目的就是为了减轻人的工作量,所以,一只鸡正常情况下的注射次数非常有限。另外,大部分疫苗都是在雏鸡阶段注射,而雏鸡的肌肉和皮肤再生能力很强,一个针眼一般24小时内即可完全愈合。再说了,稍有经验的人都知道,肉鸡疫苗大多是颈部皮下注射,很少有通过翅膀注射的。即便是治疗性的注射,都是以腹腔和胸肌推注为主。因此,说肉鸡翅膀有很多针眼,若不是眼花把拔掉粗大羽翅后留下的毛孔看成了针眼,就是毫无依据的造谣。
3. 鸡饲料真能毒死苍蝇吗?
答:鸡饲料毒死苍蝇是误解,也是谣言。众所周知,养殖场的卫生环境比起周边相对恶劣,特别是不规范的散养场。夏季苍蝇孳生,不仅影响畜禽的健康,对养殖场周围的环境也是严重的威胁。因此,国家允许养殖户使用一种全球通用的药物——环丙氨嗪,来强烈抑制苍蝇(双翅目昆虫)幼虫的生长和繁殖,以达到杀灭苍蝇的作用。这种药是1974年首先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DA)允许使用的,灭蝇效果明显,对人体无害,目前为很多规模化养殖场广泛使用。环丙氨嗪灭蝇一般采用拌饲料、喷雾、饮水等方式,而以拌料的方法最为简单、高效。养殖场使用了环丙氨嗪,苍蝇急剧减少,不知就里的人就说苍蝇吃了鸡饲料被毒死了,这属于误解;别有用心的人这么说就是造谣了。
 
4. 肉鸡真的饲喂了18种抗生素吗?
答:国家允许肉鸡养殖合理使用抗生素,但是使用18种那么多是不可思议的。即便有某个养殖场使用了18种抗生素,也是完全不懂养殖的初学者滥用,或者被某个没有职业道德的兽医忽悠了。当然,我们这里绝不是要否认违规使用抗生素的现象存在,也不是要包庇某些饲料企业违规添加抗生素;对于违规行为,我们坚决痛斥。
逐利是商人和商业的本质属性,没有谁会愿意平白无故滥用药物,因为这个成本是巨大的。鸡患传染病是散养的最大弊端,国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最近几年大力发展高标准的规模化养殖就是这个原因。现代养殖中,只要防疫、消毒和管理到位,疾病的发病率并不高甚至可能全年都不出现疫情。肉鸡发病(视病情),只要兽医的技术过关或者稍有职业道德,只需1~2种抗生素结合1~2种抗病毒药物就能缓解或治好。农民非常憨厚且不具备相关知识,对于鸡群生病,他们的想法很简单:不医,整群鸡可能全军覆没,损失好几万。所以,对兽医言听计从是他们的必然选择,只要兽医推荐用药,一般都会接受。
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兽药管理极不规范,一种抗生素可以有好些个商品名(这也是兽药企业在市场无序竞争中惯用的招数)。这时候如果一个兽医选用了多个厂家的药物,那么,即使一家养殖户只购买3种常用抗生素、2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但每种药物来自2~3个厂家,最终在某个养殖场一次性发现十多种药物就太正常了。
5. 洋快餐使用的肉鸡长有6条腿、6只翅膀吗?

网上出现过一张爆红照片:一只灰色的秃毛肉鸡长了6条腿、6只翅膀。关于该照片流传的谣言有很多版本,有说是某官员去美国考察看见的,有说是在肯德基的厨房看见的。这是个流传很广的低级谣言,且图片的图片处理(PS)水平拙劣,从来没有人能够亲自提供视频供大家参考。何况,有谁能看见洋快餐的员工在后台宰鸡拔毛?针对这个照片,我们驳斥的理由如下:
(1) 洋快餐使用的都是白羽肉鸡,白羽鸡不存在黑皮肤的品种,只有中国才有白羽乌骨鸡,但千万别奢望洋快餐使用乌骨鸡做原材料,虽然乌骨鸡的营养价值与快大肉鸡没有区别。
(2) 美国的肉鸡集约化程度极高,不可能出现图片上的养殖环境,沙土地在国内倒是常见。
(3) 图片上的鸡腿纹路、姿势、绒毛完全一致,后面四条腿的脚趾根本没有落地,这些都是“复制 + 粘贴+ PS”的结果。
造谣者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离奇可笑的图片,是因为他们看见洋快餐似乎只出售鸡腿和鸡翅,感觉不可思议,揣测美国公司秘密饲养了腿多、翅膀也多的肉鸡品种。如果美国洋快餐真的有这种肉鸡品种,这种技术和发明本身带来的效益就不亚于卖炸鸡腿,而且这种技术和新闻必将轰动世界。
6. 快大肉鸡不香与饲喂药物有关吗?
答:现在的鸡肉不香,主要是品种造成的。肉的香味来自脂肪的分解产物(小分子醛、酮等),肉中的脂肪含量低了,热分解后的香味物质就会锐减,肉就不那么香了,但营养价值没有变化。与传统方法养殖的传统品种相比,白羽肉鸡和瘦肉型猪,都属于瘦肉沉积效率很高的品种,肌间脂肪偏少,香味变淡是正常的。人们需要从瘦肉型猪和快大肉鸡获取的,主要是优质动物蛋白,而不是脂肪(及其香味)。从营养学的角度讲,控制脂肪摄入对人体是很有益的。
不过,肉香的确是中国人割舍不下的情节,俗话说“吃肉要吃肥中瘦”也是这个道理。西方人喜欢的培根和中国人喜欢的扣肉,都要选用五花肉(肋条肉),就是因为五花肉是猪身上肥瘦搭配最合适、烹饪香味极佳的。
 
影响肉香味的因素很多,比如饲喂潲水油、高档鱼粉、蚕蛹等都会对肉的香味带来不良影响,因为它们的特殊脂溶性风味物质会沉积到脂肪中。动物生病,如果合理使用药物,是不会对香味造成影响的;因为没有证据表明所谓的“鸡肉、猪肉不香”与抗生素等药物有关。
此外,是否看重肉香味也与饮食习惯相关。现在的年轻人就很少提及肉香味,恰恰是中年以上的人才对香味较为敏感,因为以前的生活条件太差,吃肉很少,故而对香味印象较深,对比强烈。
当然,与其他行业一样,中国的畜牧养殖业也存在造假、违规的问题,这些都是需要严格管控的。
 
编辑 | 孙    滔
审校 | 夏    健
 
张金伟,笔名蛋氨酸。2009年博士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专业,目前就职于北京一家生物技术公司。熟悉营养保健、主粮种植(转基因农业的坚定支持者)、饲料、养殖业、肉食品生产等领域。2013年开始接触科普人士并就自己擅长的方向开始写撰写部分科普文章,2013年参加了“健康中国人网”的启动仪式,并相继发表10余篇科普文章。
 
本文原发健康中国人网,由蛋氨酸授权《科学猫头鹰》编辑发表。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并请附上出处(《科学猫头鹰》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