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根据对《北京晚报》采访问题的邮件回答整理)
一种真正科学的东西,其功能总是有限、且具有明确针对性的,那些号称“包治百病”、或者能满足你多方面愿望的东西基本判断不靠谱。
《北京晚报》:近年来,“酵素”这一概念开始在国内传播。所谓的“酵素”产品出现在市面上,尤其是网店销售中。其宣称功能有减肥、美容等,也有一些支持“酵素”的群体,宣传“酵素”的环保作用。对此,本报拟做一期《“神奇”的酵素》稿件,破解其背后隐藏的公众认识问题,希望能请教您几个问题,主要问题如下:
1、“酵素”功能并无科学支持,这一观点时常被科普人士宣传。但从网络搜索“酵素”,相信其功效或宣传其功效的声音还占主流。而官方渠道对这一现象至今“缺位”,您认为公众对“酵素”概念的误解,应通过何种方式予以纠正?
方玄昌:“酵素”纯粹是一个伪科学概念。在中国,类似的伪科学概念并不少见,每一次都有不少人上当,且每一次官方都无动于衷,除非出现人命事故。纠正民众的这类错误认识,一方面需要媒体发出科学的声音;另一方面,我们的基础教育有待做革命性的改进,让中国民众增强对这类骗局的免疫能力——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中包含了太多反科学、伪科学的成分,导致中国民众普遍对伪科学概念具有异乎寻常的“亲和力”。
2、目前,市面上存在宣传“酵素”及其衍生品功效的正式出版物,如相关书籍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部分人对“酵素”的信任感。这一现象是否正常,我国新闻出版及食品卫生安全监管部门,是否应对这一现象行使监管工作?
方玄昌:从吴清忠、马锐凌、中里巴人、林光常、“刘太医”、张悟本到李一、王林,几乎所有“健康骗子”都以养生类图书作为牟利、开道手段,中国图书市场上充斥了太多伪科学书籍,且都能成为畅销书(中国人骨子里就更喜欢“功能无限”的伪科学)。中国新闻出版管理部门长年来只重视政治正确,忽视科学正确,置老百姓的生命健康于不顾,这是一种渎职行为。在现有职能设置下,食品卫生安全监管部门大约还管不到这一块,除非“上面”出面协调。
3、目前,有环保人士宣传酵素可保护环境,并组织天然酵素清理河湖等活动。这一行动是否有科学依据?
方玄昌:毫无科学依据。一些人认为“酵素”其实是酶的另类叫法,但从其功效宣传来看显然也不准确;即使是酶,也不具备那么神奇的作用。环保学界确实考虑、研究过用某些酶来净化水体,但酶要发挥作用,对于温度等环境条件的要求很高,迄今、且在可预见的将来,这类方法都不太可能成为主流。
4、“酵素”属于日本舶来概念,本报调查日本本土发现,确实有少量酵素产品存在于药妆店内,作为保健品或辅食出售,这也被国内酵素商家作为酵素产品有效的证明。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
方玄昌:不仅仅在日本,即使在科学与技术都更加昌明的美国,市场上同样存在这类所谓的“保健品”,只要商家不宣传“疗效”、并且产品没有明显毒性,政府也就允许其销售。政府的管理能力总是有限的,政府是否允许买卖,与其是否真实有效完全是两码事。
5、除“酵素”外,还有其他此类“洋名中用”的舶来产品(以日语转换为主),被宣传拥有减肥、美容等功效,如“莫柔米”、“空卜”等。公众能否有一些较为便捷的鉴别方法?
方玄昌:我始终强调,对于具体的科学知识掌握不够多的公众,有必要记住两点:第一,一种真正科学的东西,其功能总是有限、且具有明确针对性的,那些号称“包治百病”、或者能满足你多方面愿望的东西基本判断为不靠谱;第二,当今任何一种具有某种特殊功效的事物,都会在最短时间内为科学界所了解、认同,而不会只停留在另类广告宣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