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同样可怕

 

因为糖尿病越来越普遍,高血糖是让很多人纠结的事情。化验单上血糖值旁边向上的箭头,可能意味着几十年甚至几年后生活质量的大踏步退后。但部分人没有注意到,血糖的值并不是一个只有上界的门槛样的东西,而是一个范围。低于这个范围叫做低血糖,危害同样不容小视。

先从最近的一项对心脏搭桥病人的研究说起。所谓心脏搭桥,就是用一根自身功能不是太重要的血管来代替阻塞的冠状动脉,重新为缺血的心脏供血,是冠心病人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而很多冠心病都是糖尿病的并发症,那么搭桥术后继续控制血糖就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如果严格按照所谓血糖的正常值的话,需要把血糖控制在6.1mmol/L以下。但研究者随机让一部分病人接受严格的血糖控制,另一部分相对宽松一些。结果血糖只要在10mmol/L以下,两组病人的手术成功率就没什么差别。术后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同样的改善。研究者们据此建议医生不要过度控制血糖水平,以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那么低血糖有什么危害呢?高血糖的坏处大家都知道,是长时间对内脏血管和神经的破坏,最终导致器官功能不可逆的损伤。而低血糖的坏处却是立竿见影的,对于有冠状动脉硬化的病人,一次低血糖可能诱发严重的心肌梗死。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有经验的心血管病医生,在病人已经发生冠心病之后,不会过于着急把病人血糖降下来的原因,哪怕病人的冠心病就是因为糖尿病引起的。

那么低血糖为何这么危险?大家也许听说过,冠心病、心肌梗死容易在早晨发病。因为早晨是身体内两组植物神经交班的时候,白天来了,就是交感神经上班的时候。交感神经一上班,我们就会精神抖擞,哪怕前一天晚上熬夜了,也能够促使我们保持清醒状态。交感神经能够有这功能,是通过释放一些促进兴奋的激素实现的。兴奋适度是好的,一旦过度兴奋,或者作用到老化的心血管受体上,心脏就难以承受这样的兴奋。当发生低血糖的时候,人体会出现类似于受到突然刺激的应激反应,调动身体内还有的葡萄糖存储,试图提高血糖。其中一个反应就是交感神经兴奋,另外一些反应,是让交感神经更加高效地兴奋。所以低血糖的时候我们会心慌、心跳加快、手发抖、出冷汗、面色苍白。这些是表面的反应,可想而知内部的反应同样强烈。要是心脏基础好倒没什么,要是一颗破旧的心脏,就可能崩溃了。

人类在快速失血的时候,会重新调配血液优先供应心脏和大脑,因为这两个器官最容易受伤。低血糖时除了心脏,大脑是另外一个容易受伤的器官。大脑的主要元件,神经细胞几乎只能利用源源不断的葡萄糖来提供能量。一旦葡萄糖供应中断,神经细胞就无法正常工作。轻度的可能只是注意力无法集中,情绪不正常,长期反复低血糖甚至会导致痴呆。短期内严重低血糖会让大脑连基本的神志都不能维持,陷入到昏迷当中。昏迷时间越长,能够醒过来的机会就越渺茫,即便醒来恢复的程度也越差。

那么如何去判断低血糖呢?仅仅有低血糖的症状还不够,这样的症状甲亢和酒精中毒的时候也会有,还要在低血糖的时候测血糖发现血糖低于2.8mmol/L,并且补充葡萄糖以后病人的症状缓解。这三条联合起来叫做Whipple三联征。Whipple是一位大大有名的外科医生,至今被认为普外科最有难度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他对低血糖诊断的贡献来自于对胰岛素瘤的研究。这种肿瘤与一般肿瘤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能够分泌胰岛素,所以病人很容易出现低血糖。切除肿瘤以后病人就可以康复。为避免没必要的手术,Whipple提出了这一三联征,符合这三条的才考虑手术,否则就不做。后来演变成诊断低血糖症的普遍标准,胰岛素瘤的手术评价倒成了次要了。

低血糖主要在于预防。鉴于大多数低血糖症都是饿出来的,所以提醒追求好身材的各位不要赢了身材输了脑子。有些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在急性发作期间,只要不发生急性并发症,宁可血糖高一些,也不要低血糖发生。长期饮酒会让肝脏里的糖原减少,血糖失去了储备和缓冲能力,所以也容易发生低血糖。有糖尿病的,要注意监测血糖,根据医生的指导调整降糖药和胰岛素的用量。血糖过高让人着急,万一低血糖了更让人着急。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长青,猫头鹰作者,内科学(消化系病)博士,现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

(本文转载自健康中国人网)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