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想吃饭和不想吃饭

虽然吃饭是理直气壮天经地义,可总有些人有些时候不想吃饭。用专业术语来说,叫做食欲不振。尽管没食欲如今成了很多人的梦想,有的想通过服药甚至吸烟压制自己的食欲,以达到减肥的目的。但食欲是任何有意识的动物的本能,是生存必须的一种感觉。人类所有的行为里,只有进食和购物是有意识的摄取能量,其他的都是要消耗能量。我们按时上班,需要老板的监督,部门的考勤还有经济手段,但我们进食却不需要任何人的督促。

 

那么食欲这种感觉是如何产生的?这在现代医学解剖学、生理学发展之前,看上去是个愚蠢的问题,就跟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一样,似乎无需回答。对食欲最初的解释,现在看来也有点不着调。最早的关于食欲的生理学解释来自Cannon和Washburn两人,他们认为人感觉到饥饿是因为胃空了以后,胃壁相互摩擦引起的。Washburn自己吞了一个气球,在胃里把气球充起来,使胃壁不能相互摩擦,于是自己感觉不到饥饿了,以此作为证据支持自己的理论。在Washburn所在的年代(1912年),这样做需要一定的勇气。但科学家们不相信勇气,这个理论很快就被质疑,因为有比Washburn吞气球更狠的证据:胃被切掉的病人依然会感觉到饥饿,不管是切掉一部分还是全切之后把食管和小肠直接连起来的病人。

既然用空腹解释饥饿感和食欲不太合理,研究者开始考虑食欲是受血液里化学物质的影响。支持这种理论的一个有趣的实验:把饱餐过的狗的血液输给饿狗,看饿狗的反应。确实,输了饱狗血的饿狗,胃停止了运动,提示饿狗也不再饿了。那么研究者顺理成章的把饥饿时血液里可能发生变化时的物质当成食欲的信号。比如葡萄糖、胰岛素、脂肪酸等等。但是不管哪一种,都存在巨大的缺陷,不能自圆其说。正常人在两餐之间可以保持稳定的血糖浓度,人们并不需要等到低血糖时才感觉饥饿,需要进食。肝功能正常的人甚至一两天不吃饭血糖都未必降低。胰岛素只有在进食的时候才开始大量分泌,注射大量胰岛素产生的低血糖反应主要是心慌、出汗等交感神经兴奋反应,却不一定有饥饿感。更主要的,这些学说都不好解释常见的食欲不振症状。

很多疾病,从普通感冒到晚期癌症,都可能有不同程度的食欲下降,与正常人相比,血糖、胰岛素和脂肪酸的变化没有多少差别。为什么这些人就不爱吃饭了。还有一类神经性厌食症,全身上下并没有可以引起食欲减退的疾病,整个人除了不想吃饭之外一切正常。只不过过于爱苗条和怕肥胖,即便已经严重营养不良了,也拒绝吃饭。这种奇怪的现象也无法用血液中物质成分变化控制食欲的理论来解释。

如今我们已经知道,控制食欲的核心中枢是在我们的下丘脑。下丘脑负责一切与生命有关的本能活动,和一些本能的情绪反应,比如体温、饮食、内分泌、应激、愤怒、惊恐等等。如果把人体比作一个国家,那么下丘脑可以算作政府机关。有人认为这个职位应该归大脑,其实与下丘脑比起来,大脑更像负责意识形态的部门,实际事务大部分还是下丘脑去做。在下丘脑的中间和两侧分别有两群神经细胞,分别控制“不吃饭”和“吃饭”。如果中间的神经细胞坏了,人和动物就不知道饱,很容易就胖起来。如果两边的坏掉了,人就不知道吃饭,饿死也不吃。说到这里,有个插曲,这个目前大家都接受的理论,曾经一度因为某个大牛的误导而被遗弃。这位大牛的文章一度发表在国内外学术界当前顶礼膜拜的Science杂志上。他告诉人们,他的实验证实把大家认为负责吃饱感的神经细胞精确破坏掉之后,动物的饱感并没有变化。可就有人不信邪,实际上,不管是在他之前还是之后,没有人能重复出他的结果。下丘脑的“吃饭”中枢头衔,一直到今天还是很稳固。

如同政府机关定时学习和传达上级文件,领会上级精神一样,下丘脑与大脑的联系也非常紧密。体现到吃饭上,那就是食欲受习惯、文化、学习等高级神经活动的影响。有人提出为什么我们每天要吃三顿饭,两顿或者一顿不行吗?从能量供应方面考虑,一顿到三顿都是可以的。原始人或野生动物更是没规律,吃了一顿可能十天半个月没有下顿。但是长期的习惯已经在下丘脑控制的生物钟那里留下了自动控制程序,到了午饭时间,就算胃里还没排空,血糖和胰岛素也没有变化,就感觉饿了。还有,要是有人给我吃冬虫夏草,我再饿也不会有食欲,还感觉到智商受到了侮辱。但信奉中医虫草理论的人则会像碰到了仙丹一样,即便刚刚饱餐过,也要尽力吃一些。

显然,吃饭是神经系统统一协调控制的活动。人在有意识的情况下,各种刺激都会影响体内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变化。这些刺激可以是血糖和胰岛素的变化,可以是下班的钟点,或是紧张孤独的感觉。这些刺激启动大脑中的奖励机制,以足以和毒瘾强度相当的力度驱使着人们去寻找食物,有时甚至不惜放弃尊严去乞讨偷窃。

而不吃饭的人,有的是因为身体的疾病症状,比如疼痛和发热,影响下丘脑;有的是因为体内释放过多抑制食欲的物质。极端者,意识形态直接干扰行政命令,不吃饭成了奖励机制。不少厌食症患者都是年轻女孩,当节食和催吐让自己体重下降之后,减重的成就感促使她们采取更严格的节食计划。最后直到皮包骨头,外貌象穿了时装的难民,也还觉得自己太胖。至于以绝食的方式进行抗议,则是真正的意识形态对食欲的控制了。不过这种高级神经中枢对食欲的影响也不一定是坏事。以我为例,从小到大都是死忠的咸党。但了解高盐的危害,并主动控制食盐之后,现在口味已经淡多了。

吃饭还是不吃饭,对其他动物极为简单的事情,人却生出了巨多的变数。也许有人会说这是进化的代价,我却更愿意积极的看待。如果不是这些复杂的变数,也许科学家们就不会有了解食欲机理的动力。

 

李长青,猫头鹰作者,内科学(消化系病)博士,现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转载自健康中国人网)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