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一曲高山流水

我是高中的时候第一次听《高山流水》,马上就被深深打动了。可惜当时买的那盘磁带丢失了。之后看到有收录《高山流水》的古筝曲又买了两三盘,但都不是我第一次听到的那首。我甚至都一度怀疑那首《高山流水》是年少无知时的幻觉,并没有真正存在过。直到去年学了几天的古筝,从老师那里得知:平时市面上的多是浙江派《高山流水》,我听的那个应该是山东古筝名家韩庭贵录制的山东派《高山流水》。

 

回到家立刻搜索“韩庭贵+高山流水”,点击播放,马上就听出来:那就是我将近20多年前听过的旋律。我仿佛一瞬间就靠近了一座山的顶峰,但还没有到达,只有几步之遥。最后最艰难的几步攀登之后,眼前豁然开朗:青峰在我四周蔓延,一场雨过后,浮云还在身边萦绕。突然间,听到细小的流水声。没有路,只能摸索着寻找。不多久,流水声开始清晰起来,我也看到了清秀的涓流,闪烁的波光有些耀眼,水旁的绿叶也闪着银光。既然已经越过了山顶,索性随着流水随意下山去吧。似乎这水流并不是常年都有,水流在半山腰的一块地方形成了一个小水潭,水潭并未填满。我好奇的停了下来,且看何时水会溢出。不出所料,水面很快平了水潭的边沿,像丝绸一样向外滑落,继续向山下飘去。突然,水潭边沿有一处泥土在浸泡下崩塌,被压抑禁锢的溪水突然得到解放,欢笑着向山下冲去。混合着沿途的泥土,清水瞬间变成浊流。流到一处悬崖边上,转而飞流直下。我不知哪来的勇气,随着流水纵身跃下。一阵令人心悸的失重感后,乐曲嘎然而止,我也回到了现实中。

好了,无病呻吟到此结束,该说一下我之所以突然反常的原理了。这首乐曲的开始部分是比较舒缓的。有研究表明,舒缓的,容易让人放松的音乐可以让大脑某个区域的血流量增大,活动频繁,而这个区域与人类行为的奖励机制有关。在吃货吃到美食,男人看到美女时,这个区域也会变得活跃,同时多巴胺分泌增多。食欲和性欲的奖励机制可以理解,但音乐对人生存和繁衍的好处好像并不明显。不过考虑到连吸烟、酗酒和吸毒这些有害无益的行为都能激活大脑的奖励机制,音乐的效应也就不难理解。再加上我对这首曲子留有记忆,对它的效果也有期待,而期待可以加强音乐的刺激效应。就如同喜欢按摩的人,按摩尚未开始就已经有放松感;有烟瘾的人,撕开烟盒的过程就有满足感。

曲子后段节奏越来越快,而快节奏的音乐可以刺激皮质激素、尤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这些激素的作用类似于兴奋剂,可以让人心跳和呼吸加快,肌肉血流量增加,还容易做出不理智的事情,严重的时候会热泪盈眶、手舞足蹈。我产生的类似于跳悬崖的幻觉就是因为这些激素的短暂升高。

关于音乐的治疗功能研究很多,比如治疗抑郁症和止痛。相比传统的药物和手术治疗,传媒也更喜欢转载这样的研究报道。也许音乐疗法更符合人们对绿色天然的渴望。可惜即便这样的绿色疗法,其效果也是通过神经内分泌机制实现的。并且因为其作用较弱,难以持久——我不可能听着高山流水就跳楼,很难作为主流疗法应用。

此外,不是所有的音乐都会让人舒服,同一首音乐,如果倒着放就是噪音,会让人产生焦虑感。要让人舒服,不管是放松的感觉还是兴奋的感觉,都要达到一定的水准,最起码音准和节奏要均一。所以,不管有人评价多么高,跑调的歌手一定是噪音制造者,而不是艺术家。

山东派《高山流水》是否可以作为艺术品,或者韩庭贵老先生是否够格艺术家的称号,大家听过之后自有定论。

 

李长青,猫头鹰作者,内科学(消化系病)博士,现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转载自健康中国人网)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