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飞集团董事长罗阳51岁壮年突发心脏病去世,令人惋惜。在其之前还有更著名的演艺界人士如侯耀文、高秀敏也是死于心源性猝死。回顾这些人,几乎都和压力有关。压力对人健康的影响,在病理生理学中属于应激的范畴。应激的概念是:机体自受到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引起应激反应的刺激叫做应激原,应激原多种多样,心理压力只是其中的一种。
应激按照作用时间可以分为急性应激和慢性应激,一般情况下,急性应激反应是保护机体免受伤害的。方舟子遇袭时体会的一系列反应算作急性应激。关于急性应激的详细过程,方舟子结合自身体会已经写出了较为详细的文章,我就不重复了。但与急性应激不同,慢性应激所带来的反应则大多是有害的。应激状态下所激活的两大机体反应系统: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系统,在急性应激时可以帮助迅速调动大量能量,使心肺加速运转。但是时间长了,就会使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增加血中脂肪酸浓度,血脂增高;使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增高。这三高会导致动脉硬化,血管内皮损伤,具体到心脏血管就是冠心病。
一颗正常的心脏在收到强烈刺激时一般不会歇菜,因为正常人的心脏功能还有相当的储备。比如让供应心脏的冠状动脉管径变宽,给心肌输送更多能量。心肌细胞活动幅度更大,不光是收缩幅度加大,舒张幅度也增大,从而能向全身输送更多血液。心跳速度加快等等。这三个方面的代偿必须协调一致,缺少任何一方面,代偿就完全无效,甚至是灾难性的。而一颗饱受慢性应激摧残的心脏,冠状动脉已经重度狭窄,刚刚够休息状态下的血流和氧气供应,突然受到指令要延长时间增加强度的工作,心脏没有思考的能力,只知道接受指令,一群盲目的心肌细胞加大加快收缩,就像一群斗志昂扬又无后勤保障的士兵,一次冲锋之后就全军覆没了。
心肌细胞在缺血之后的20-30分钟就开始分批的坏死,如果血供没有恢复,最终全部坏死。如果梗死面积较大,可以产生心力衰竭而死,病人会胸痛、呼吸困难、可粉红色泡沫痰,直至呼吸心跳停止。如果是缺血坏死面积较大,或者正好波及到心脏各部位间协同工作的信息传导系统(详见拙作《心脏里的独裁与自治》),会突然死亡。
李长青,猫头鹰作者,内科学(消化系病)博士,现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转载自健康中国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