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感——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爆发,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导致全球死亡少则2千万,多则1亿人(一般认为约五千万人),其中尤以青壮年为主体。此次流感爆发,不仅创下单次爆发死亡人数最多的记录,其传播速度和地域之广,也创下历史之最。从北极的爱斯基摩人部落到太平洋中央的小岛,在北极甚至出现整个部落全部死于流感的情况。这一有史以来最惨烈的传染病爆发,让流感迅速超越许多老牌传染病,成为威胁人类公共安全的头号恐怖分子。近日来,零星出现的H7N9型流感患者,其高死亡率让人心惊。作为普通公众,实在有必要对何谓流感,流感的历史,以及怎样防范有所了解,才能避免无谓的恐慌和鲁莽。

自人类社会进入农业文明后,迅速膨胀的人口,拥挤的居住环境,人畜混杂的亲密无间,给诸多本来仅仅发生在动物身上的传染病,提供了进入人类社会的必要条件。自此,各种各样的传染病就频繁的在人类社会中发生。任何一种传染病,一定有一个源头,然而要追查历史上第一个流感患者,第一次地区性流行,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基于某些模糊的文献记载,部分医学史家认为,流感进入人类社会至少有两千年的历史。

流感相对其它传染病而言,更加神秘难测,因为它会在长时间的沉寂后突然季节性爆发一次,然后销声匿迹,而且并非每次爆发都有高致死率。因此,长时间来此种神秘传染病是否真的存在,一直众说纷纭。直到1485年,在博斯沃茨旷野之战后,开创英国都铎王朝的胜利之师,将一种神秘传染病带入伦敦,当时人称英国汗热病。部分医学史家认为,这是史上有确凿记录的一次流感爆发。

到15世纪,流感在欧洲爆发四次,它才由意大利医生正式命名。十五世纪意大利医生,对这种常常在冬季爆发的“新”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因进行猜测,他们认为寒冷和星座运行乃至流星雨是导致疾病的原因,因此将其称为“Influenza di freddo"即寒冷的影响。由于这种传染性疾病和普通感冒所引发的症状间具有一定相似性,我们则将它称为流感。然而流感和普通感冒的病因、流行度和致死性相差甚远。

对流感的真正病因的追查,还得等到微生物和病毒学起源之后。1889年的俄罗斯大流感,导致100万人死亡。此次流感大爆发后,医学界认为是一种细菌导致流感,该菌被称为流感嗜血杆菌,这个名字被保留下来,但它并非流感的真正病因。

1918年,流感再次大爆发,拜大航海和工业革命所赐,人员的广泛流动,让此次流感引发人类文明史上最惨烈的一次传染病全球大流行和伤亡。事实上,西班牙并不是流感爆发的发源地,最初的发源地是美国堪萨斯州的福特?雷里军营,在那里流感击倒1100多人,带走46人。随后,这些奔赴欧战前线的士兵将流感传播到法国,最终传遍全世界。仅仅因为西班牙不是一战交战国,受到战时管制的媒体,才将1918年的大流感命名为西班牙流感。

这次惨痛的经历,在创造了众多医学虚无主义者的同时,也让更多人和资源投入到对流感的研究之中。1933年,第一个突破终于到来,史密斯将流感患者的鼻黏液涂抹到雪貂的鼻子中,成功诱发雪貂患上流感,最终在雪貂的帮助下,他发现了流感的真正病因——某种病毒,这种首次发现的流感病毒,被称为甲型流感病毒,因为还有其它大有差别的流感病毒,如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目前发现,只有甲型流感病毒能导致大流行大灾难,因此一般大流感,均指甲型流感。据当前资料统计,在季节性地区性流行的情况下,在世界范围内,每年大约有300万至500万例重症患者,造成约25万至50万例死亡。在发达国家,死亡患者集中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

为什么人类能消灭天花病毒,而对甲型流感病毒,迄今找不到一种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天花病毒之所以能被剿灭,那是因为它的宿主仅仅是人,同时其遗传相对稳定,不易突变。患者一旦活下来,就对天花终生免疫,同时天花病毒的近亲病毒,难以让正常人患病,一旦进入人体,就会被消灭,同时,还能让接种者获得对人类天花病毒的免疫力。在疫苗接种技术成熟后,人类就获得了彻底毁灭天花的技术,只等经济、政治方面的因素成熟即可实施。

但甲型流感病毒则完全不同,它之所以拥有恶魔资格,主要依赖两个关键因素。首先,甲型流感病毒容易发生突变以及与其它流感病毒之间发生基因重组,从而产生出能暂时避开宿主免疫系统杀伤的新病毒,最终宿主无论是死亡还是痊愈,病毒已经获得足够时间,进行繁殖和传播。病毒的这种突变,主要体现在其表面的两种关键蛋白质——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神经氨酸酶帮助病毒表面的血凝素附着在呼吸道细胞表面,从而让病毒颗粒能进入宿主细胞内繁殖,同时成熟的病毒颗粒要离开宿主细胞,感染其他细胞也需要依赖该酶的帮助。这两种蛋白质,同时也是宿主免疫系统攻击的目标,甲型流感病毒的遗传并不稳定,这使得它能产生突变的凝集素和神经氨酸酶,从而逃脱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甲型流感病毒的分类,也依据此两种蛋白的差异为依据。迄今,我们已发现17种凝集素蛋白编号从H1到H17,以及9种神经氨酸酶(N1-N9)。H17流感病毒是2012年在一种嗜食水果的蝙蝠中发现的。

除了易于突变之外,另一方面,甲型流感病毒的宿主涉及的物种众多,所有哺乳动物乃至家禽和野鸟都可能患上“甲型”流感(不过,甲型流感的命名专用于人,因此发生在其它动物身上的流感,通常就称为禽流感、猪流感、马流感等等。),只要风云际会,它就有可能实现跨物种传播,因此几乎不可能将其灭绝。

宿主众多,加上病毒的易变,两者结合的结果就是,通常数十年内(一般认为是十年到三十年),就有机会出现一种高致病性高传染性的甲型流感病毒突变体,肆虐人类社会。据估计,如果我们掉以轻心,只要最初有40个患者染上这种新的高致病高传染性病毒,那么在一年之内,全球一半人口患病,可能死亡500万到1.5亿人。

事实上,自2000年后,每年都有“狼来了”的警告。2003年,席卷东亚的禽流感大爆发(H5N1),以及同时出现的重病患者,让公共卫生的专家们,认为大流感已经来了。在他们一再的强烈警告下,相关国家对患病的和潜在患病的鸡发动了一次灭绝战役。如果没有更好的办法,类似的战役绝不是最后一次。最终,人类可能逃过了一次大难,没有出现传播到人身上的H5N1获得人际传播的突变,就将之扼杀。或者,换句话说,我们得庆幸,传播到患者身上的H5N1过于穷凶极恶,在当前环境下,除非患者呆在穷乡避壤,否则,这样的病毒不太可能逃过现代医疗体系的监控。目前出现的H7N9患者与2003年的H5N1患者相似。真正要担忧的是,是否存在无症状和轻症状患者,在他们体内的H7N9流感病毒,也许有可能获得人和人之间传播的能力。

大流感的到来,在公共卫生专家看来,是必然的事,只不过没人知道,何时、在哪里爆发。人类的经济、政治和技术手段的演变,究竟能将其延迟多长时间?但只要没有在技术上实现对流感病毒的彻底遏制,那么理论上来说,大流感的威胁永远存在。从防范的角度上来说,要成为大流感到来时的幸运儿,除了运气之外,剩下的都是老生常谈。如,健康的身体,规律的生活,养成卫生习惯,注意勤洗手,避免用手揉眼和鼻子。另外,一旦感冒出现头疼、高热和全身酸痛这样的症状,及时就医。另外,疫苗虽然不能一劳永逸,但是基于交叉免疫的原理,流感疫苗能增加你对抗新流感的可能性,或者减缓症状,让你更有可能逃过一劫。

(本文转载自健康中国人网)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