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检查有多大

科学研究,首先要求不回避问题的存在,比如腐败、造假、环境污染、大处方大检查等等。然后是客观的分析问题,不是带着情绪的批判,而是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有时候需要在学术上给这些现象重新命名,以便更准确的表达,比如用“权力寻租”代替贬义的腐败;用“防御医学”代替大检查等等。

最后当然就是试图解决问题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决思路,前提是怎么做才能保证最有效,最有利于各方;而不是只要不符合自己宣传的就一棍子打死,要是打不死就拼命隐瞒。

 

拿大检查为例,假如一个病人头痛,医生要求他做头颅的CT,病人很容易就联想到大检查。不科学的方法如下:病人方面,最逆来顺受的就是委屈的接受检查,稍微脾气大的,拒绝检查并骂医生一顿,最极端的,拿刀子捅了医生;医生方面:让病人签字表示自愿接受检查,把不配合的病人推给别的医生或医院,上访,锤子等等。

科学的方法首先应该承认大检查确实存在,不承认这个问题根本无从解决。然后分析大检查形成的原因:是因为害怕医疗纠纷,给自己提前留取证据;还是大检查医生会得到提成,为了经济利益进行检查;还是医生个人的经验:因为实践中经常见到因为脑部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头痛,所以更倾向给头痛的病人进行头颅CT检查。根据不同的原因,可以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对于害怕医疗纠纷的,可以通过医疗纠纷保险,让医生免除被告后倾家荡产的后顾之忧;对于检查提成的,可以采用经济分配的方式,使医生的收入和检查无关。

从医学角度来说,最关键的解决最后一项,则需要对医生普及诊断检查的效率分析,也就是一项检查对病人的诊断究竟有多大价值。这需要了解两个数据,一个是相关人群中某种疾病的发病率,一个是这项检查的似然比。似然比是该项检查敏感性和假阳性率之间的比值,所谓敏感性指的是能够发现多少有病的病人,假如100个真正有病的病人里,这项检查能够发现90个,那么它的敏感性就是90%,假阳性率指不是病人里面被这项检查定为有病的比例,假如100个非病人,有5个被这项检查认为有病,那么他的假阳性率就是5%。简单来说,似然比就是指一项检查如果有问题,病人有病的可能性比没病的可能性大多少倍。就像上面这个例子,这项检查的似然比就是90/5=18。有一个计算公式,可以计算检查后如果结果异常病人患病的比率,和前面总体的发病率相比,如果差异很大,那么这项检查就是有价值的,如果变化不大,那么这项检查就有点多余。

为什么一定要结合敏感性和假阳性率两方面呢?原因很简单,如果只考虑敏感性,那么所有病人一律猜有病敏感性肯定是百分之百。就像一个中医号脉只猜男孩,那么他猜男胎肯定是百发百中。也就说不光要看猜对了多少,还要看猜错了多少。如果猜对的和猜错的一样多,基本可以认为是胡蒙的。就像上面的似然比,如果敏感性和假阳性率都是50%,那么似然比就是1,几率和抛硬币差不多。多数临床上的检查似然比在1.5到20之间。敏感性越高,假阳性率越低,似然比越高,检查就越有价值。

临床实践中敏感性接近100%,而假阳性率接近0,似然比接近无穷大的检查措施很少,但不是没有,比如通过各种方法获取的病理诊断,包括手术标本和活检标本。理论上,这样的检查手段是完美的筛查方法,适合给所有人定期做一做,但实际上,无论从经济还是患者依从性角度都难以做到。一个例外是日本的胃镜普查计划,胃镜观察+活检病理对胃病的诊断很符合上面完美检查措施的特征,正是因为如此,日本的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近些年来发生了大幅下降,也使日本的胃镜诊断在全世界处于领先水平。

还是回到头痛的问题,假设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症状特点等因素考虑病人有脑部器质性病变的可能性为30%,头颅CT检查阳性的敏感性是90%,假阳性率5%。根据计算,如果头颅CT检查异常,那么病人有脑部器质性病变的可能性为0.3*0.9/(0.3*0.9+0.7*0.1)=79.4%,接近80%,还是比较有必要。假如检查前可能性只有5%,还是头颅CT检查,检查阳性后得病的可能性是0.05*0.9/(0.05*0.9+0.95*0.1)=32.1%,还不到一半,意义不大。

从公式可以看出,一项检查价值的大小,不光是由检查决定的,检查前对病人情况的估计也很重要。如果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以及对相应流行病学的了解,病人患某病的可能性已经很高,再做某项检查如果阳性对其可能性只能提高几个百分点,而且这项检查对病人后续的治疗没有多少指导价值,那么这样的检查就属于过度医疗里面的大检查。如果病人患病的可能性很低,做了检查如果阳性可能性仍然很低,那么这样的检查同样没有必要;比较有价值的是那些患病与否模棱两可,在50%左右,如果检查阳性则可能性上升很多的情况。

在排除了医疗纠纷的担忧,经济利益的驱动,医生如果再用详细的数据说明这项检查的益处在哪里,而不是生硬的说“不想做就签字”,我想大检查的问题肯定会得到解决。虽然这只是理想的情景,但总比放任冲突看热闹要好得多。

李长青,猫头鹰作者,内科学(消化系病)博士,现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转载自健康中国人网)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取授权!!!